玻璃钢防腐施工中,如何控制树脂与纤维布的贴合度以避免空鼓?
在玻璃钢防腐施工中,空鼓是影响防腐层质量的关键问题,其核心原因是树脂与纤维布贴合不紧密、气泡未充分排出。以下从材料性能、施工工艺、环境控制三方面解析控制要点,并附具体参数与操作规范:
一、材料性能优化:树脂黏度与纤维布选择
1. 树脂黏度精准调控(核心参数)
目标范围:施工时树脂黏度需控制在 200-500mPa·s(可通过添加稀释剂调节,如环氧类树脂添加 5%-10% 丙酮)。
原理:黏度过高(>800mPa・s)会导致树脂渗透纤维布困难,气泡包裹其中;黏度过低(<100mPa・s)则易流淌,无法有效浸润纤维布。
操作要点:
分批次调制树脂,单次用量控制在 30 分钟内用完,避免长时间静置导致黏度升高。
冬季施工可通过水浴加热树脂至 30-40℃(不可超过 60℃),降低黏度以提高渗透性。
2. 纤维布规格与预处理
优选材质:
中碱或无碱玻璃纤维布,厚度 0.2-0.4mm,经纬密度 8×8 目以上(致密结构减少气泡附着)。
忌用高蜡含量纤维布(蜡含量>1.5%),需提前进行 脱蜡处理(如 200℃烘烤 10 分钟),避免蜡膜阻碍树脂浸润。
裁剪要求:
纤维布裁剪尺寸比施工面每边大 50-100mm,便于搭接时挤压气泡;边缘修剪整齐,避免毛边卷翘藏气。
二、施工工艺规范:涂刷与铺层操作要点
1. 底涂工艺:形成致密黏结层
基层处理:
金属基材需喷砂至 Sa2.5 级(粗糙度 40-75μm),混凝土基材需打磨至坚实表面,含水率<8%。
涂刷 底涂树脂(黏度 150-200mPa・s),用量 0.2-0.3kg/m²,确保完全覆盖基层微孔,干燥后(表干≤4 小时)再进行后续施工。
2. 纤维布铺层 “三压一刮” 法
操作步骤:
涂胶:在基层均匀涂刷树脂,厚度 0.3-0.5mm,范围略大于纤维布尺寸。
铺布:将纤维布平整铺于胶层上,从中心向四周展开,避免褶皱。
压布:用不锈钢辊或橡胶刮板沿 纤维布经纬方向 用力滚压(压力≥0.5kg/cm²),直至树脂从布面渗出,气泡呈 “嘶嘶” 声排出。
补胶:对露白处(树脂覆盖率<95%)补涂树脂,确保纤维布完全浸润(透光检查无白斑)。
搭接规范:
相邻纤维布搭接宽度 ≥50mm,上下层接缝错开 ≥100mm,呈阶梯状排列,避免直缝重叠形成空鼓隐患。
拐角处采用 45° 斜向铺布,减少直角应力集中导致的气泡聚集。
3. 多层铺层间隔控制
固化程度判断:
每铺完一层,需等待树脂达到 初凝状态(指触不粘手,硬度≥30 Shore D)再铺下一层,通常间隔 4-6 小时(25℃环境)。
若间隔时间过长(>24 小时),需对前一层表面进行 打毛处理(砂纸打磨至粗糙),并涂刷界面剂以增强层间附着力。
三、环境与设备控制:温湿度与工具适配
1. 施工环境参数
温度:**25-35℃**为佳,低于 15℃时需采用电加热毯或红外灯升温(距施工面≥30cm),避免树脂固化缓慢导致气泡滞留。
湿度:相对湿度 ≤80%,高湿度环境需提前用除湿机降低湿度(目标湿度≤70%),否则水分易被树脂吸收,形成 “水气泡”。
2. 工具选择与维护
涂刷工具:
金属基材选用 短毛滚筒(毛长 6-8mm),混凝土基材选用 硬毛刷(猪鬃材质),确保树脂均匀涂布。
滚筒与毛刷需定期用溶剂清洗,避免残留树脂硬化后刮伤纤维布。
排气工具:
大面积施工使用 气动消泡枪(气压 0.3-0.5MPa),针对角落气泡可使用 针头注射器(直径 1-2mm)注入树脂补压。
联系人:郑经理 电 话:0515-88396008
手 机:18936298588 13605107322